太阳成集团tyc234cc -主页欢迎您

科学研究

研究成果

研究院2015级硕士生张超在生态学国际知名学术刊物发表研究成果

更新时间: 2018-03-26 编辑:CZY

近日,研究院水域生态与河流健康研究组2015级硕士生张超、2016级硕士生丁刘勇等在丁城志、陈礼强等老师的指导下,在《Ecological Indicators》发表了题为“Responses of species and phylogenetic diversity of fish communities in the Lancang River to hydropower development and exotic invasions”的研究论文(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470160X18301481)。该研究论文以澜沧江流域为研究区,通过历史数据整理和野外采样相结合,构建了澜沧江历史/现状鱼类空间分布数据库,研究了梯级开发和生物入侵背景下澜沧江流域的鱼类分布格局与alpha多样性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在物种多样性层面,澜沧江土著鱼类种数由历史上的162种减少到113种,外来鱼类增加22种。澜沧江下游已建坝河段土著种数量显著减少(平均每个河段减少36.8种,占历史时期的47.2%),而上游未建坝河段只有少数几种土著种减少(平均每个河段减少4种,占历史时期的23.8%)。在系统发育多样性层面,鱼类群落的平均分类学差异性指数(Δ+)在所有河段均显著增加(平均增加4.4%),分类学差异性变异指数(Λ+)在下游河段显著增加(24.6%);只考虑土著种的情况下,平均分类学差异性指数(Δ+)在下游河段减小(不显著),分类学差异性变异指数(Λ+)在所有河段均显著减小(12.0%)。这些变化主要是由于与土著种亲缘关系较远的外来种入侵和同属特有种的减少引起的。同时,水电开发前后,澜沧江各河段的鱼类物种丰富度、Δ+和Λ+与河段海拔高度的相关关系均减弱。研究中反应出的系统发育多样性对人类活动干扰的响应与物种多样性的不一致性,表明在评估人类活动干扰对鱼类多样性的影响时,系统发育多样性的测量能够提供不同层面的信息。

研究论文从流域尺度上明确了澜沧江现存土著鱼类为113种,高于以往报道(郑兰平等,2013)的现存71种,研究结果对于更客观的评估澜沧江鱼类多样性变化和鱼类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还发现,在已经建坝的区域,土著种的减少率、TD指数变化率均与梯级大坝之间的距离呈负相关关系,这对于以后梯级水电的科学规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供稿:丁城志   编辑:CZY